导航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公司动态

愿洒汗水沃奇花——中国非遗第一人、非遗传承投资社会活动家李漯民先生

2020-06-20 15:56:40 1930人 已读

(一)何为非遗?


       非遗是承载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活态化文化遗存,它反应着艳丽多彩的东方文明的历史时空,其内涵丰富,外延扩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表现各异,勾画出一副山水相映的历史画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非遗艳丽多彩,五座名山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条大江是指: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我们常讲黑龙江保留着“四小民族”的风俗习惯;辽河遗存着“红山文化”;黄河反映了“河图洛书”文化现象;长江存在着“”良储文化”;珠江呈现着“岭南文化”——特指潮州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形式鲜明、语言各异、风俗差异、饮食特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黄河和长江,称之为中华母亲河父亲河,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简称“中国两大流域”,“两大流域”发源于亚洲的地理中心——青藏高原的昆仑山下的雪水所形成的“三江源”。在中国非遗资源存量87万项中,80%左右产生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而作为世界文明体系唯一没间断的中华文明,大致分10大门类,含20多个小门类,手工艺只是其中的一类,而非遗饮食、非遗康健、非遗服饰、非遗展演、非遗传说、非遗民俗、非遗体育等有40项中华非遗,已进入世界非遗行业,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融,令人感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对非遗的调研和研究,正在逐步向纵深领域推进,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国土广阔,民族差异较大,整体工作在不断摸索中规范化,而民间对非遗的系统研究,寥寥无几,李漯民、全亚东帅领的“中华非遗团队”历经10年投入巨大,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深深的感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缺少一个功能齐全的非遗大数据中心,这个中心,不单体现社会价值,也能体现经济效益。



(二)何为非遗大数据?


       我个人认为,大数据不但是指文字,还包括图片、视频及其它高科技表现手段,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农耕文明活态化文化遗存的承载主体。在国家层面,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国有文化资源,在地方层面,非遗作为本地区独特的稀缺的文化资源,各级政府一定清醒的认识到,这种文化资源是有价值的,保留作为首位,传承是一种职责,发展是一种动力,效益是追求的目标,因此自上而下单靠行政手段调动各地非遗项目和非遗大师越来越困难,且有效的非遗大数据交流不畅,我们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闭环,到今年年底,长江流域的非遗大数据库存,基本完成,明年第三季度前,黄河流域大数据非遗大数据库可基本完成,到明年年底,“津京冀”和“东北三省”的非遗大数据库可基本完成。“非遗文献大数据库”基本形成,正在分类,“非遗大师图片库”和“非遗大师视频库”刚刚开始一年,这项工作已制定10年的工作计划,因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1372项,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3068人,到目前为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约在16000项左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约在30000名左右,主要分布在基层和县区,任务艰巨而道路曲折,且成本逐步增加。

(三)可喜的是我们“非遗中华团队”已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专业门类相补充的高效团队。


       以李漯民研究员为首的中坚力量,已步入中年,李漯民老师再过两年正好60周岁,可以预测60岁之前,“非遗项目产业集群”将在香港联交所收购一家主板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借壳上市的宏伟目标,并将接力棒交付“杨文博”、“朱成宇”、“马寒尉”、“张玉琴”、“张要辉”为首的团队,且他们专业不同,目前工作地点分布在天津、北京、武汉和深圳。


(四)李漯民坚信,非遗保护在中华,非遗发展在全球,非遗创新属于全人类,非遗美好的明天一定能实现,历史将记载李漯民率领的非遗团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邮箱

hkeocp@163.com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