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公司动态

走进非遗——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

2024-03-15 09:30:15 2390人 已读

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河北省易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易水砚的制作始于战国,盛于唐宋,至明代渐趋成熟。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亮光等工序。

2006年6月6日,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33。

 


——历史渊源

易水砚是中国古砚之一,河北省易县的手工艺品之一。《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说明易水砚产于古易州(今河北易县),易水砚也由此而得来。易水砚的制作始于战国,盛于唐宋,至明代渐趋成熟。

唐代,朝廷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宋代,易水砚成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宋代圆雕蛙形淌池易水砚】

明代,有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清末至民国期间,由于战乱原因,易水砚的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再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易水砚重放异彩。易水砚的砚雕师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使易水砚的质量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时使易水砚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

——工艺特征

易水砚所用石料为太行山区西峪山的水成岩,有的呈柔和的紫灰色,有的点缀着天然的碧绿或淡黄色斑纹,还有的是呈叶状叠积的暗紫、碧绿色,俗称“紫翠石”“玉黛石”,石面光泽,细润如玉,较适合制砚。易水砚的制作因料定型,顺理成章,刀法精细,纹样生动。取得石材后,制砚匠师们根据其形体,运用传统浮雕技法在上面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虫等图案。常见的图案有二龙戏珠、九龙戏凤、金龟献寿和十二生肖等。

一方好的易水砚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工艺设计;二是雕工;三是石材。

第一,要有好的工艺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石材的大小、形状、花纹等,设计出作品的题材,以及主题、构图、布局。设计者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如下几个方面:文化底蕴、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处置能力和构思构图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以料构思,因材施技,巧妙地利用石材上的石眼、色层和纹理,融天然与雕工于一体,制成砚雕艺术品。

第二,是精湛的雕工。雕工即雕刻工艺,是设计构思的实施过程,关系到砚雕作品的优劣成败。

第三,是好的石材。易水砚和其他砚石一样有其独具的特点,比如说它的水纹,它的黄标、绿标、石胆、石眼,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天然纹理,均与其他石材有所不同。易水砚的石料是一种水成岩,古人把它叫做“紫翠石”“玉黛石”。

——工艺流程

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其中主要包括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亮光等七道工序。

选料: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砚。砚石硬度要适中,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锯坯和磨坯两步。画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带盖的砚台要先将锯好的砚盖用钢锉定型为圆、方、或是随形 之状,然后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后使其四面平整。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雕刻: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步骤分凿形、抢平、片光、走细,刀法分平雕、圆雕、浅雕、微雕、镂空、阴雕阳刻、阳刻阴雕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打磨:雕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图案部分可撒些细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蜡:将雕刻好的砚台水洗干净放入布置好的大铁锅内,沸水蒸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看火候使砚石热透再取出,要做到纤尘不染。然后将蜂蜡或是白蜡放于砚池内融化,再用毛刷均匀地将整个砚体刷遍,待温度降到蜡在砚上固化如漆即可。

亮光:用薄麻布缠于手指上,在上好蜡的砚台上或擦或蹭,手指灵活掌握力度,将砚台的光亮度擦到较佳的效果为止。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易水砚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大方,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从应用角度看,这种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砚池内所储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是书画家较理想的创作工具。

传承状况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易水砚的生产受到信息化等因素冲击,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的发展出现停滞趋势,亟待保护和扶植。

传承人物

邹洪利,男,1966年12月出生,汉族,河北省保定人。2009年,邹洪利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物,河北省易县申报,传承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

本期人物【邹洪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让世人知道河北易县。而对于沉浸了2000多年的易水砚却鲜有人知,直到这位艺术大家的诞生。

在邹洪利的眼中,用来做易水砚的石头是有生命的,他把这些石头当兄弟,而他和这些石头兄弟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邹洪利说,这些石头是我兄弟,是这些兄弟激励我不断进取,给了我奋斗目标,我所创造的奇迹,都是与这些兄弟分不开的,这些兄弟是我走向成功的桥梁。

 

偶遇的爱情,诞生了一位艺术大师

在邹洪利前20年的青葱岁月中,他喜欢书画,喜欢中国古代文化,有眼界、有思想,考艺术学院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可命运打败现实:学艺术,要花很多钱,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尊从父母之命,学了医,毕业后分配到了易县防疫站。

1986年一场雨后的秋天,邹洪利和几位同事,骑车子去尉都乡路上,遇到了一辆货车陷进泥潭,一位女士急得要哭了,拦住了他们,要他们帮着把陷在泥潭中的货车推出来,就在同事们还没反应时,邹洪利看着她,有种英雄救美气概。

历史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相遇,一个偶然事件,或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正是这次推车救美,使沉寂了两千多年的易水砚历史,焕发出新的光彩。沉寂近两千多年的易水砚开始走出山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易水砚固有的价值及收藏价值,也随之将被挖掘和传世,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艺术瑰宝。

那天邹洪利并不知道,那个美女货车上装的是我县两千多年的艺术品易水砚,但他记住了这个女士的名字:张淑芬。一天,他走进张淑芬的小店,看到货架和货台上石头雕刻好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的易水砚时,他一下惊呆了,张淑芬喊了他几声,他都无动于衷,沉浸在雕刻艺术无穷魅力中。

虽为易县人,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易水砚,我的魂魄即可被吸引了过去,觉得这砚台可能就是我一生要相随的,要追求的东西了。

30年后,已经担任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淑芬,曾幸福地调侃他们的爱情:那个时候,与其说是我俩在恋爱,不如说是我俩在和这些石头在恋爱,这些石头在外人看或许是冰冷的,但在我们眼中它们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这些石头啊,成全了我们的爱情,也成全我丈夫的艺术追求。

在与石头一次次对视中,在与石头一次次灵魂对话中,邹洪利画图纸,拿刀具,那个时候,他没有想到一次的英雄救美,俩人因石头结下的缘分,没想到20年后一个蜚声中外的易砚大师的诞生,易水砚的春天就要到来,易水砚沉寂、被埋藏了两千多年的价值要横空出世,被收藏界人士争相收藏。

技法创新突破,易水砚遇到了春天

我这辈子就是一块石头了,只有和这些石头在一起,我才有精、气、神,才有灵感,才有火花!

英雄救美和因石结姻,邹洪利和张淑芬两个人相携走入婚姻殿堂后,邹洪利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易水砚文化,挖掘易水砚文化,才知道易水砚的历史是那么古老和悠久,才了解现在易水砚处境是多么艰难,可是说在濒临衰退的边缘,要在历史长河中没落。

 

而他起初刚刚见到店里那些让他痴迷的雕刻艺术,其实就是市场上粗加工和简单的复制,仅仅是村里老艺人为了赚钱和谋生的手段。

当时还年轻,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我就想易水砚不能是这样,两千多年的历史啊,我要做它的继承人,把易水砚要带到全国,带到世界!

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这两个词用在30年前邹洪利身上,在外界人看来一定是傻气,按照中国文人和多数家庭的以而贯之思想,那时邹洪利已经是股长了,再往前走就是大多数这个体制内要追求的副科和正科了,可内心的梦想,对艺术痴迷,对这些石头超爱,让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和朋友想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不留后路,追求艺术!

我也是经历了那种难以言说的煎熬和痛苦,可我最清楚,我的内心想要什么,如果想把易水砚发扬光大,让易水砚走出我们这偏僻山村,当时不敢说让整个世界,就是想让整个业内人士知道砚台里有个易水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我把艺术,把易水砚雕刻艺术视为我那时追求和生命,我想没有一些牺牲是难以成就我的梦想的。

没有了后路,那就只能向前奔跑了。简单的复制雕刻,肯定不能惊世,单纯仅仅只求谋生,不会横空出世!一夜夜、一天天地苦思冥想,绘图,雕刻;毁掉,重来,邹洪利东跑山东,西至甘肃,北上吉林,南下安徽、广东,考察名砚,拜访名师,虚心向名家请教学习。为的就是要彻底改变易砚传统制作方法和风格!

为将易水砚发扬光大,他高薪聘请砚雕专家,来易县为制砚艺人讲课授艺。并带领研发小组废寝忘食,苦心钻研,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制作工艺,突破传统思维,推陈出新,有了自己的新工艺、新技法、综合动用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工艺技法,用北国的刚劲浑朴, 融合江南的纤秀细腻,生产出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砚,代表吉祥长寿的龟砚,表现民族文化的琴砚、古币砚、八仙过海砚、嫦娥奔月砚、太白醉酒砚、十二生肖砚以及山水风光、英雄人物、花鸟虫鱼等几十个系列,上百种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使易水砚成为砚中瑰宝,民族艺术之林中的靓丽明珠。

 

同时,洪利还开创中国易砚工艺化制作和巨砚制作之先河。他设计生产出形体硕大、创意新颖、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巨型易砚,如:《中华巨龙砚》《锦绣前程》《乾坤朝阳》《归砚》等,作品分别被中华世纪坛、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园博园、清华大学以及时任法国希拉克总统等收藏。

 

其作品气势宏大、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的诞生,代表着我国易水砚制作达到了非常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华夏制砚史上的壮举。

邹洪利认为砚台是文化艺术品,不是日常消费品,为了让易县石头能够经济最大化,邹洪利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突破了两千年历史的瓶颈,开发制作出砚雕的延伸新产品一一石板画、茶海、石质加湿器等,雕饰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深得顾客青睐。

我一直在想,我上辈子一定是块石头,这辈子还是一块石头,下辈子我希望还是一块石头,让石头也能开出惊世的花儿来!

这些石头是我的兄弟,我要带他们走向世界

创新雕刻技法,挖掘易水砚的文化,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易水砚走出穷乡僻壤,让易水砚走向中国,让易水砚走向世界,让易水砚实现它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易水砚实现他的艺术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谋生工艺,这个命题对邹洪利来说,比他的学习和创新雕刻技法都难,但更难就更需要用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破解,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说易水砚走向世界!

怎样才能把兄弟带向世界呢?那个时候,邹洪利是哪有展销会,就去哪,赔钱也去,有时就是捐献,无偿捐献,就是为了把易水砚名声打出去。

 

 

在市场上,易水砚每年都保持20%升值速度,而邹洪利设计和雕刻的易水砚有的每年升值达到几倍乃至几十倍。目前,易水砚产品不断销往北京、石家庄、沈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而邹洪利的作品不仅仅在民间,在收藏界受到了欢迎,而且还多次作为官方国礼,赠送20余位国家领导和77位国家代表团团长。

 

为光大易水砚文化产业,邹洪利谋划筹建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26亿元的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项目一期易县博物馆、易砚博物馆、易水文化产业一条街、易水砚文化主题接待中心(易水砚大酒店)、创业孵化基地、艺术家名苑已正式运营;二期项目集易水砚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文房四宝创作研发基地、文化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创作研发基地、产业工人村等。项目建成后将使易县成为中国实用艺术之都和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大的产品交流集散地和人才产业聚集区,将易水砚为主的文化产业业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国内外文房四宝和非遗行业的的窗口和亮点!从而带动当地整体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图片及文章均来源于网络

邮箱

hkeocp@163.com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