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公司动态

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

2019-01-03 16:00:59 1245人 已读

摘要: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文化霸权主义是一个突出的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任何民族只有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遏制文化霸权,共同构建世界文化新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复杂背景下,伴随着各种跨国贸易活动交流的迅猛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在不同文化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西方霸权国家为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图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延续和强化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自然而然地成为某些霸权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维护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新态势

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文化渗透越来越强。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坦言,要“千方百计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方有关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种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要在以实力“威慑”迫使别人就范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召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其利用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实力,传播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例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乘机而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二是在中西文化交流格局中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控制着文化交流的主动权,它们以强权的形式向对象国(或地区)输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极力兜售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大肆宣扬西方社会制度,否定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 报刊、杂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或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对维系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或主流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互联网已成为敌对势力向我渗透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无国界传播现象,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文化借助于网络技术克服时空障碍而在全球迅速传播,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革命化,而且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也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一个全球的消费空间。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网络上的英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媒体的观点占压倒优势,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网上内容的无障碍传播,不仅大大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也给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发挥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给意识形态导向造成新的困难,对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二、“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冲突的特点

(一)冲突的激烈化。如果说霸权国家的文化霸权实施之初还有些迷惑作用的话,如今,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也自觉地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反对文化霸权。如法国为了维护其强国地位,非常注意争夺文化上的优势,同文化霸权国家针锋相对。

(二)冲突的核心化。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娱乐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在网络上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使处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从而造成人们的价值标准混乱和精神困惑。

(三)冲突的“趋利化”。美国的文化霸权以追求世界的“美国化”、“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基本目标,并以其强大实力来支撑其制度化、机制化的霸权。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反对文化霸权,维护文化主权,更多地表现在形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保护自己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冲突的实质是: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削弱民族文化主权,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西方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企图把它们的国家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之上;民族国家则坚持“国家主权”、“民族文化主权”,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民族文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

(四)冲突的隐秘化。人们在吃喝玩乐中享受着西方文明,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文明的熏陶。进入WTO,减弱了限制,带有明显西方文化的工农业产品、日用消费品、文化产品将大量涌入。产品的认知功能是看不见的老师,这必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产生深远影响。近些年来,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趋之若鹜,甚至肤浅地认为是精神上走向高贵的体现,而对本民族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日渐淡漠,就证明了这种影响的存在。可以说,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涌入中国,是既赚钱又“赚心”。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警惕。

 

三、维护民族文化主权,遏制“文化霸权”

首先,要抓紧制定本民族文化发展战略。这是维护文化主权、保证文化健康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文化战略中要突出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可以说,西方文化以产业形态对其他弱势国家所强制推行的“市场准入”,构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维系本民族文化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为此,我们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实行产业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构建适合于本国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形成能够抗衡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重要力量。

其次,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以扬弃民族文化中不适合文化全球化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文化全球化是随着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全球现代化的拓展而凸现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还处于现代化的“边缘”或“过程中”,其民族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体现“现代性”方面还有种种不足与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应在文化全球化中积极自觉地实现向“现代”的转换,这也是一种文化整合。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能否在21世纪获得新生与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换。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必须首先处理好转换的历史向度问题。

第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中,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碰到最高、最直接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实际上,传统虽然形成于过去的时代,但它却有着历史的传承性。传统总是存在于并借助于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从符号学、解释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化的传承性是不够的。一切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所谓弘扬传统文化,实质上是要弘扬当前的时代精神,促进现代化。

综上所述,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但是文化全球化不等同于文化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今文化全球化中的一个突出的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任何民族只有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自己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遏制文化霸权,共同构建世界文化新体系。

 

原文刊载于《理论前沿》200年第10

 

邮箱

hkeocp@163.com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