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公司动态

建盏——从功能到审美的转变

2019-01-03 16:05:14 1150人 已读

摘要  建盏因其造型、釉色、纹理、功能上的诸多优势区别于其它的饮茶器而广泛流行于宋代,成为宋代斗茶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但在经历了千年之后,它所表达的美由世俗化的功能提升至审美层面,成为现代人在休闲生活中追忆、体验宋代斗茶文化的载体。古人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提供了艺术的审美资源。建盏文化的再度兴起,意味着视觉文化消费时代的来临。

 

斗茶是北宋时期闽北乡野形成的一种群体活动。斗茶中广泛推崇并使用建窑的黑釉盏——建盏,原因何在从色上说建盏区别于茶的白色而使用黑盏且黑中带有天然多变的结晶釉色从器上说,建盏为方便斗茶而用不同造型、不同大小的茶器为方便斗茶中的调糕、点注程序而出现了独特的束口线。束口线不仅可以标注汤水量同时还可减缓因开水高速冲击茶汤而成的泡沫从而增加斗茶的乐趣。这些特点使建盏名震朝野流传海外。而今,那古老而浪漫、体现着文人骚客情结的斗茶之风已经远去只能从诗词、字画等文献中感受建盏当年的荣耀。建盏留给我们的是斗茶的记忆是精湛技艺的传承建盏的传承体现着从功能到审美的转变。

一、建盏的现代意义和休闲文化

在现代社会里休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借助休闲得以将日常平凡的生活提升至精神层面盖尼·巴米尔和巴拉斯·巴米尔指出:“休闲,是一切人类行为的目标所在。”[1]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休闲成为现代人放松身体、愉悦精神的载体而休闲产业发展要求对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建盏所代表的斗茶文化作为宋代乡间士人、在朝文人共同推崇的休闲方式也就成为现代人追忆传统文明、共建现代休闲审美家园的选择。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行进,,人们处在物质发达的社会中。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的:“虽然我们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舒适但同时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糟糕和更感到令人苦恼。”[2]在大众文化流行的现代生活里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常常使人们将人生目标和幸福都倾注在物质中身心受物的控制成为物的奴隶人的解放似乎成为被人遗忘的话题。马尔库塞说:“人的解放并非物质层面的解放经济学的解放并不等于哲学文化的解放理性的自由并不等于感性的幸福。人的结果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便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对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3]虽然建盏所代表的斗茶文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成为久远的过去,但我们追忆古人的优雅生活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找寻渐行渐远的浪漫生活,找寻迷失已久的审美意趣时建盏无疑在现代与古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为重新认识历史上形成的格物致知精神设定了路径也为建造美丽的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

二、灵魂与情感的散步:转化中的传承

建盏作为现代休闲社会的地方文化元素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脱颖而出这是由它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所决定的。作为斗茶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前主要是当地人和历史学家对它感兴趣。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来自远方的游客而历史文化不仅仅只是让旅游者进行想象而是让他们实际体验那些与过去的生活十分相似的东西。[4]

关于斗茶的诗文有唐人冯贽在《记事珠·茗战》中记载:“建人谓斗茶为茗战。”[5]诗人杨万里《陈骞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鹧鸪斑面云荧字兔褐瓯心雪作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浦城籍的同僚章岷斗茶时写道:“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北宋点茶好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以很长的篇幅生动叙述了点茶的过程道出了点茶法的奥妙。在这些诗文中对建盏和茶的形色味进行诸多描写这些描写向人们展示了宋代当朝天子、在朝名臣、文人雅士、乡野平民对建盏所代表的斗茶文化的推崇、赞扬,斗茶似乎成了全民参与的有闲生活象征。这与现代社会中对休闲的重视、肯定、提倡是能产生共鸣的。

目前建盏符号在现代茶具、现代陶艺中的运用比比皆是从喝茶的茶盏到茶壶、茶罐甚至是茶楼里的现代陶艺从釉色到造型都让人们能够体会出宋代建盏的风格、宋代文化风尚、审美情趣及其和谐内涵。抑扬顿挫、细腻婉约的宋词出神入化、归隐田园的宋画凭栏怀古、嘈嘈切切的宋歌高雅得几入巅峰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使日常器用的建盏茶碗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在现代,国民素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正逐步步入有闲文化社会建盏斗茶活动中体现的全民性、娱乐性、艺术性使现代人透过传统艺术找到了灵魂与情感的结合并在建盏符号再运用的器物上体验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使由泡茶方法改变而导致的遗失的斗茶精神在现代实现了重生。对现代人在休闲活动中所倡导的生活有文化”“思维有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民族审美的回忆:完形结构的审美积淀

建盏作为宋代流行朝野的斗茶器具不仅引起了当时其它窑厂的仿制而且还对海外窑厂的瓷器烧制发生了很大影响(如日本的濑户烧、美浓烧、有田烧等)。建盏凝聚着的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力它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现象而绝非是单个人对它的喜爱之情。从现存大量的诗词中对建盏、茶的描写可佐证建盏这一器形所具有的形式美如浑厚古朴的造型、自然多变的釉色、美妙奇特的花纹、夸张的器形比例、独特的烧制工艺等。[6]

根据审美积淀的观点建盏正是因为其象征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内容而使人们感到美。建盏之美不仅包括社会美、艺术美,还包括工艺美。在宋代的广泛流行中建盏已经经过人的抽象概括形成一种美的样式由于有众多的中介环节(如建盏制造者、使用者以及称颂者)使人们对建盏这一样式形成了全民族的审美形式。从北宋建窑兴盛时当时的各大窑口争相模仿烧制建盏或黑盏可看出建盏经过人们的广泛参与将内容凝结在形式中,并形成一个审美链。当人们穿越千年的阻隔再次审视建盏以及建盏符号时是超越千年的对人的自由自觉地创造美的能力的凝神观望是对建盏象征着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崇拜的确证是内容在形式中的凝结是展现着制瓷艺术的民族炫耀是对以宋代精致、奢华生活为代表的新兴阶层生活方式的回顾。

这样建盏就从物的功用性上升到精神层面从内容转化为形式从功能到审美转化为中国人身上汩汩流淌的血液,即穿越千年不愿舍弃的审美积淀。当我们透过建盏以及建盏符号再次进行审美时更多的是完成中国人内心中的一种完形结构即作为世界产茶、制茶、销茶、消费茶的国家我们对有关茶的任何器物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民族记忆正如china和中国之间的指代关系一样,是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四、情操智慧寄托和视觉化形象狂欢

以建盏为符号的斗茶活动在宋代实际生活中发展成了两种主要的饮茶形式一为斗茶,“建人谓斗茶为茗战二是比斗茶难度更大的分茶之戏。分茶又称茶百戏。宋初陶谷《清异录》中的生成盏茶百戏介绍了当时通过点注茶汤来幻化书法、丹青的分茶游戏。在宋代城市繁荣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背景下以新兴的市民阶层为对象将单一的品茗活动通过不同文化修养的参与者将诗、画入茶,融技巧性、游戏性、娱乐性为一体成为人们闲暇时间雅俗共赏、娱乐消遣的游艺活动。建盏作为幻化物象”“盏里丹青的独特载体将不同阶层的人的借物言志”“艺术创作立时及地的呈现将茶盏的碗口圆形转化为呈现艺术画面的画布圆形使建盏器形所承载的圆形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提升融艺术创作的视觉性、思想性于感官品茗活动中丰富了建盏的精神内涵。

透过这一独特的茶器人们可以看到建盏不仅体现了民间艺人精湛的制作工艺还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讲究生活品质、讲究生活情趣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古人的情操与智慧。

根据德波的景象社会理论,现代社会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形成了视觉文化的消费时代即已经从机械复制走到了模拟仿像的时代,图像正占据着我们的生活以建盏为代表符号的斗茶活动以新兴市民阶层为对象的主体定位和现代社会逐渐兴起的中产阶级具有某种通约性。所以,建盏文化的再度兴起正是一种消费时代的视觉化形象狂欢。因为民间文化的形象狂欢具有全民性和广泛参与性,在建盏的故乡武夷山——一个因茶而闻名的城市每年的茶叶博览会为全民的参与狂欢提供了条件来自各地的名茶、精美的茶具以及关注、消费茶叶的人们都在这一景观进行集体狂欢。建盏符号的再度运用意味着视觉消费正在逐渐进入小康社会。在视觉文化消费成为趋势的现代中国此种消费要不停地创造中产阶级的消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于是处于其他地位的群体必然追求这种形象消费以实现自己的情感满足和优越体验。[7]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多夫.爱丁顿,陈彼得著,李一译.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7.

 [2]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1-4.

[3]李小兵译.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马尔库塞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8.

[4][英国]肯.罗伯茨著,李昕译.休闲产业[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9.

[5][唐]冯贽.记事珠.茗战[M].

[6]叶文程,林忠干著.建窑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18-41.

[7]周宪等著.人文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258.

 

 

(原文刊载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32卷第6201211

 

邮箱

hkeocp@163.com

顶部